close

nEO_IMG_IMG_5036.jpg

開元寺是福建省內最大的寺廟,建於唐代武則天年間,至今一千三百多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盛產絲綢,這片地原是當時的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取名為蓮花寺。在唐玄宗時期,由於他創造了中國史上的「開元盛世」,所以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於是在泉州就直接將蓮花寺更名為現在的名稱開元寺。
開元寺佔地面積78000 平方米,規模宏大,構築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

 

nEO_IMG_IMG_5075.jpg

 

nEO_IMG_IMG_5072.jpg

泉州開元寺就座落在平平無奇的鯉城區西街,與凡世的隔絕只靠山門前這堵象徵性的屏障一紫雲屏,這無形中縮短了塵世與佛門的距離。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襯,卻多了善男信女的親近,這就是泉州開元寺的獨特之處。

 

nEO_IMG_IMG_5013.jpg

開元寺中主要有山門殿、大雄寶殿以及甘露戒壇。入寺一道的山門殿也稱為天王殿,是以佛教密宗的供奉格式來建造,所以不像一般寺廟所設的風雨雷神四大天王,而是設置在密宗裡的二位守門神密跡與金剛,也被世人戲稱為「哼哈二將」。

但我們應不是從山門天王殿進入,我們從另一側想來應是西側的門進入吧!因為一進入看到的昰仁壽塔。

西塔名仁壽塔。五代梁貞明三年(西元917年)王審知由福州泛海運木來泉州建此塔,初名“無量壽塔”。北來政和四年(西元1114年)奏請賜名“仁壽塔”,前後經毀壞與重修多次,易木為磚,至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西元1228-- 1237年)由自證法師易磚為石,先於東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

 

nEO_IMG_IMG_5014.jpg

經平實古樸的客堂,想是提供香客住宿的地方!導遊一直往前走,沒多做介紹,只好自己揣測了!

 

nEO_IMG_IMG_5017.jpg

 

nEO_IMG_IMG_5052.jpg

清幽的堂廊!

 

nEO_IMG_IMG_5022.jpg

百柱殿的後側西邊,是據說開過白蓮花的千年老桑樹,即“桑蓬古跡”。看到它老態龍鍾的樣子,大家都相信它已有一千多歲高齡了,對其是否開過白蓮花大多不去追究了。不過,在老桑樹下,立有一塊古老的石碑,言之鑿鑿,似乎確有其事。在1925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樹被雷電一劈為三,其中一技墜落在地上,於是僧人們將其用一塊花崗岩托起,並鐫一對聯“此對生蓮垂拱二年,支令勿壞以全其天“,老桑樹果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而且枝繁葉茂,青春煥發。前幾年,大風將樹於從托石上吹落地,末等人們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如今,“三樹同根”的老桑樹猶如一朵盛開的花朵,向著北、東、南三個方向延伸開去,一年四季,鬱鬱青青。

原來導遊是急著帶我們來看這千年老桑樹。

 

nEO_IMG_IMG_5025.jpg

 

nEO_IMG_IMG_5027.jpg

 

nEO_IMG_IMG_5031.jpg

 

nEO_IMG_IMG_5034.jpg

 

nEO_IMG_IMG_5040.jpg

開元寺中的拜庭,也是信徒祭祀的地方,二旁的老榕樹盤根錯節,歷史最悠久的有800年,最年輕的也有200年的歷史。穿過拜庭來到大雄寶殿,這裡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說:有一天,大財主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和尚向他化地蓋廟,他說如果在3天內桑樹開白蓮花後我便相信你是佛祖派來的僧人,3天後,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之後,黃守恭果然信守承諾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建寺。這一則神奇的傳說被泉州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意思為「桑開白蓮,佛法無邊」,而當時寺廟取名為「蓮花寺」也是為此傳說而命名。

在大雄寶殿中供奉有五尊大佛又稱五智如來,其代表的意義為東、西、南、北、中,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是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正中間供奉的是御賜佛像毗盧遮那佛,也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祇,合稱五方佛。大雄寶殿還有一個「百柱殿」的稱號,全殿原先設立柱子一百根,後來因為需要放置佛像和騰出更大的禮佛空間,便加長了大梁,減少14根立柱,成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其中工匠還別出心裁的將梁與柱的交接處設計「飛天斗拱」24尊造形各異的妙音鳥,分別代表了農曆的24個節氣,在中國,只有敦煌莫高窟有類似的精美的設計

妙音鳥--在五方佛前石柱和珩梁接合次,有兩排相向的24尊體態豐腴、紋飾華麗、色彩斑斕,雙翼舒展的天女,梵文“頻伽”(即妙音鳥)。據佛經說:此鳥發聲微妙,仙音優雅,連歌神緊那羅都不及她。他們原是佛的侍者,而能工巧匠們把她們的下半身嵌人柱榫裏,翼脅之下爪足外露,上半身向前伸出,昂首挺胸,短衣半袒,櫻洛圈脛胚,雙臂伸展,腕著馴鐲,手棒文房四寶,瓜果點心,絲竹管弦,翩翩若仙。他們不但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而且用以代替鬥拱,依託粗大的珩梁,減少其過大的跨度,極為巧妙地將宗教、藝術與建築融合起來,令人稱絕。

  

nEO_IMG_IMG_5066.jpg

石庭兩邊分列著八棵200800歲的大榕樹,陰翳蔽日,盤根錯節,增添了開元寺靜寂、莊嚴的氣氛。

 

DSC_0438.JPG

 

nEO_IMG_IMG_5046.jpg

殿後廊簷間那對16角形輝綠岩石柱,雕刻著古代印度和錫蘭流傳的古印度教大神克裏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圖案24幅。它與殿前月臺須彌座束腰處的72幅輝綠岩獅身人面像和獅子浮雕,同為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主印教寺移來的。它們是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繁榮發達,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歷史見證。

 

nEO_IMG_IMG_5048.jpg

 

nEO_IMG_IMG_5050.jpg

 

nEO_IMG_IMG_5051.jpg

在中軸線的兩邊,還有一些建築群:東有由迦藍祠改建的檀樾祠,紀念施主黃守恭。黃氏四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後裔及海外紫雲家族無不以此為榮。

 

nEO_IMG_IMG_5053.jpg

西有尊勝院,現已開闢一部分為弘一法師紀念館,有水陸禪寺,以供寺僧棲息。

 

nEO_IMG_IMG_5061.jpg

 

nEO_IMG_IMG_5063.jpg

 在開元時裡有二座中國最高的石塔,建於宋代,東塔為鎮國塔高48.24米,西塔為仁壽塔高44.06米,相傳這兩座塔是古時的風水師設下的風水陣,讓形似鯉魚的泉州刺破阻礙泉州發展的永春城,從此泉州便欣欣向榮。原本這二座塔都是木造的建築,後來經歷火燒又改為磚塔,在一次地震過後磚塔也被震壞,於是才以花岡岩重建整座石塔,至今仍屹立不搖。

 

nEO_IMG_IMG_5078.jpg

廟前小巷民房,門窗也是如此古意盎然,吸引我拍下相片,無意間卻發現一件事,大陸提倡簡體字,但這門聯是繁體字啊!想來還是繁體字悠美正確啊!

 

建寺傳說 
黃守恭是泉州黃姓的祖宗,又稱「黃長者」。他為唐代巨富,生平樂善好施,好救急扶貧,信佛甚篤。 
據傳,一天黃守恭睡夢出現一個向他募款的和尚,和尚說要不要他捐錢,而要土地,用以築佛寺。黃守恭不知怎的卻欣然答允,但又提出條件,向和尚說要他實現,必須先等他家中園裏的桑樹開花。 
過了幾天,黃守恭的桑樹果真開出一朵朵花,但更奇特的是開出來的竟是白蓮花。 
議論之際,夢中的和尚卻刻然出現,向黃守恭取地,當問及要多少地時,和尚竟道只求有一件袈裟般大,黃守恭聽後喜上眉梢。於是,和尚脫下袈裟,領袈裟量地,誰料太陽一照,地上的影子幾乎覆蓋了黃守恭所有土地。 


黃守恭立時慌張起來,和尚卻斯然指著一個方向,指稱該處為可築房子之地,黃守恭一看之下原來袈裟領口的位置未被倒映覆蓋。黃守恭見和尚道行高深,亦乾脆答應。 

及後當地官紳聞得桑木開蓮之奇蹟,奏明朝廷,皇帝遂下誥令,將黃守恭所奉之地築建佛寺。佛寺後在開元年間董事修理,遂以「開元」這年號將寺命名為「開元寺」。 

另一說法為黃守恭因不願讓子孫安逸享樂,遂特將宗堂轉贈為佛堂。 
得名紫雲 

此外有傳,當開元寺建成後,寺前地方經常有紫色祥雲籠罩,後人於是將開元寺對面的照牆砌上石鐫的紫雲屏三字,亦是後來得名「紫雲堂」之原因,而黃守恭的子孫亦因故尊其為「紫雲始祖」。 

 

泉州文廟

http://a0955203527.pixnet.net/blog/post/460301741-%E7%A6%8F%E5%81%A5%E6%B3%89%E5%B7%9E%E6%96%87%E5%BB%9F

 

泉州洛陽橋

http://a0955203527.pixnet.net/blog/post/460305764-%E6%B3%89%E5%B7%9E%E6%B4%9B%E9%99%BD%E6%A9%8B

 

 

arrow
arrow

    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