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EO_IMG_IMG_4982.jpg

"洛陽潮聲",歷來是泉州的十景之一。遊客佇立橋上,在松蔭下看"潮來直涌千尋雪,日落斜橫百丈虹",另有一番情趣。

 

22218009_735223719998889_988648463_o.jpg

洛陽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現今看來樸實古拙,但當初因為工程艱辛浩大,所以有著種種美麗的神話傳說!

橋面上的大石板非常沉重,當時沒有現代的起重設備,就採用"浮運架梁法",利用海朝漲落的高低位置來架設橋面。

 

nEO_IMG_IMG_4984.jpg

這次的旅程主要是到四川,但為何流落在泉州呢?主要是國際航線轉大陸國內線,我們在泉州轉機,因為是晚上的航班,所以白天在泉州也安排幾個的景點讓我們參觀,今天第一個景點就是洛陽橋,既來之則安之,我們就在泉州晃一天囉!

 

nEO_IMG_IMG_4987.jpg

 

IMG_4988.JPG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是古代漢族橋梁建築的傑作之一。位于洛陽口,距福建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9)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橋長834,寬7。橋上現存亭2座,石將軍2尊,石塔5座。

 

nEO_IMG_IMG_4990.jpg

橋墩全中用長條石交錯壘砌,兩頭尖,以分水勢,減輕浪濤對橋墩的沖擊。

今天的潮水較高,無法看到底下兩頭尖尖的橋墩。

 

nEO_IMG_IMG_4992.jpg

 

nEO_IMG_IMG_4997.jpg

 

nEO_IMG_IMG_5002.jpg

天空晴朗蔚藍,白雲悠悠蕩蕩,但因空氣品質不佳吧!每張相片看起來都霧霧的!

 

nEO_IMG_IMG_5000.jpg

 

nEO_IMG_IMG_5001.jpg

洛陽橋上建于宋代的月光菩薩塔

 

nEO_IMG_IMG_5007.jpg

蔡襄雕像

 

IMG_5009a.jpg

橋頭的石將軍

 

泉州文廟

http://a0955203527.pixnet.net/blog/post/460301741-%E7%A6%8F%E5%81%A5%E6%B3%89%E5%B7%9E%E6%96%87%E5%BB%9F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是古代漢族橋梁建築的傑作之一。位于洛陽口,距福建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9)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橋長834,寬7橋上現存亭2座,石將軍2尊,石塔5座。

碑亭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間石刻"天下第一橋"橫額。中亭傍有崖刻"萬安橋""萬古安瀾"12方碑刻。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其"筏型基礎""種蠣固基法",是中國乃至世界造橋技術創舉。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

    洛陽橋址位于福建省江海匯合處,江潮洶涌,浪濤搏擊。近千年前的中國橋梁工程師們,就是在這種困難的條件下,首創了一種直到近代才被人們所認識的新型橋基──"筏形基礎"。所謂"筏形基礎",就是用船載石沿著橋梁中線拋下大量石塊,使江底形成一條矮石堤,然後在堤上建橋墩。 洛陽橋的橋墩形式也別具一格,值得一看。橋墩全中用長條石交錯壘砌,兩頭尖,以分水勢,減輕浪濤對橋墩的沖擊。為了鞏固基石,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還首創了"種蠣固基法",即在基石上養殖牡蠣,使之膠結成牢固的中流砥柱。這是世界上把生物學套用于橋梁工程中的先例。至今,我們仍可以從那些綴滿白色蠣房痕跡的橋墩石 ,窺探它當年的模樣。

    當時沒有現代的起重設備,就採用"浮運架梁法",利用海朝漲落的高低位置,架設橋面大石板,顯示了我們先民建橋的非凡才智。船形橋墩也頗具特色,它有利于分水。洛陽橋成功地建成了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是我國古代橋梁建築史上的偉大創舉,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教授稱贊說:"洛陽橋是福建橋梁的狀元"

傳說

相傳一千多年前,這裏還是一個荒村的古渡,名叫"萬安渡"。這裏的水深浪急,過往船隻每遇狂風則檣傾楫摧,不少舟舶沉埋海底,無數渡客葬身魚腹……原來這是江妖水怪在興風作浪。當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時,曾掏出腹中腸肚拋入洛陽江中;不料年深月久,這些腸肚變成了龜精、蛇怪,常在洛陽江中攪浪掀波。

有一日,渡船離岸駛近江心,忽然龜蛇兩怪浮出水面,頓時狂風呼嘯,濁浪排空,小小的渡船眼看就有被吞噬的危險,突然從空中傳來連聲呼喊:"蔡大人過江, 休得無禮!"龜蛇聞聲慌忙遁逃。霎時風平浪靜,渡船安然抵岸。旅客十分驚奇,不知誰是"蔡大人"。有一位莆田的孕婦,丈夫姓蔡,她心想將來生下的孩子定是非凡人物,便暗自許願:將來孩子如能成器,定教他在洛陽江上修建一座大橋。那婦人回鄉後生了個男孩,取名叫蔡襄,字君謨,號端,十分聰穎靈慧。蔡襄長大懂事,蔡母便對他講當年過江遇險約處逢生的經過,殷殷叮嚀兒子要實現她所許下的造橋夙願。蔡襄默默地把母親的囑咐記在心裏。不久,朝廷開科取士,蔡襄以才學廣博,被擢選入朝為官,頗受皇帝的器重。他心裏惦記著母親的夙願,卻又感到苦惱:老是呆在京都,何時才有機會到泉州建造洛陽橋呢?

 

有一天,他奉召陪皇帝遊賞御花園。蔡襄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暗中托小太監用蜂蜜在芭蕉葉上寫下兩行大字,不一會,螞蟻紛紛爬上芭蕉葉吮吸蜜汁。皇帝發現密密麻麻的螞蟻竟然在芭蕉葉上擺出字陣,甚為驚奇,不禁移步近前,望著芭蕉葉上的字跡脫口念道:"蔡端蔡端,本府作官!"蔡襄一聽,急忙跪下叩頭謝恩。皇帝改口道:"朕隻是念葉上的字,並非當真!"蔡襄長跪不起:"君無戲言,豈可失信于臣?"接著坦誠陳說母 親許願造橋的事。皇帝只好讓他出任泉州太守。

蔡襄晝夜兼程趕到泉州赴任,立即召集屬僚鄉賢商議倡建成洛陽橋,並親自到江邊察勘,下令招募造橋工匠,籌集建橋資金。百姓聞訊奔走相告,歡呼雀躍,一時工匠四至。開工那一天,江岸人山人海。可是,由于洛陽江"水闊五裏""深不可址",一船船石料拋下江中,霎時被洶涌的江濤卷得無影無蹤;龜精蛇怪拚命地翻江倒海,撞沉了好幾艘木船。

一天他突然夢見觀音大士指點他派人向海龍王求助。蔡襄一覺醒來十分驚奇,便給海神寫一封求助公文,問手下衙吏:"誰人下得海。"一個衙吏隨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來此人姓夏得海,誤以為老爺叫他,隨口應答。于是派他前往海神處投遞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無回,便告別了妻子,買了一壺酒喝得大醉臥在海灘上,想讓潮水卷走了事,哪知一覺醒來,黃色的公文袋變成了紅色公文袋。

手心卻赫然寫個""字。夏得海慌忙踉踉蹌蹌回府衙,向太守稟報。蔡襄正為橋基難奠愁眉不展,一見""字,頓然大悟:""字拆開來不就是"廿一日酉時"?分明是海神暗示退潮的時辰!蔡襄轉憂為喜,立刻差人在四城門頭張貼布告,諭令洛陽江兩岸民眾和工匠,火速做好奠基的準備。廿一日酉時,洶涌的海潮果然退盡,整個江底裸露無遺。蔡襄親自指揮數千工匠拋石奠基、砌築橋墩,洛陽江畔車水馬龍,穿梭不息。一座座堅固的橋墩巍然屹立在江中。可是到了砌築第四十六座橋墩時,江邊的石頭已經用盡,如果不能趕在海水退潮三日的期限內把最後一座橋墩造好,一旦海潮呼嘯而來,就會沖毀橋基,前功盡棄!就在緊急關頭,恰巧八仙中的呂洞賓駕雲漫遊經過這裏,他深為蔡襄建橋的非凡氣魄所感動,不慌不忙地飄落萬安山上,輕輕把拂塵一揮,頓時漫山頑石皆點頭。又一揮,山上所有的岩石躍然而起;再一揮,一塊塊大石全變成"豬母",成群結隊奔下山來,跑到海灘,紛紛跳進建造橋墩的江底。轉眼間,這些"豬母"又都化作大石頭層層堆疊起來。有一隻"豬母",不小心跌傷了一條腿,走得慢,落在後頭,趕到江邊時,最後一座橋墩已經造好了。它隻好臥在旁邊,成為一塊軀體肥碩的"豬母石"

 

當奔騰的海潮再度席卷而來,蔡襄已指揮工匠奠定橋基。首戰告捷,群情鼎沸,歡聲雷動,四十六座橋墩猶如中流砥柱威鎮狂瀾,嚇得龜精蛇怪膽戰心驚。

附近白沙寺裏有一位名叫義波的和尚,竭盡心力募集建橋資金,受到不少朱門豪富的刻薄嘲笑。他辛辛苦苦地把俯首討來的每一個銅錢都用在造橋事業上。無論嚴冬酷暑,這位僧人總是不辭辛勞四處奔波,熱心為民工燒茶、送飯,還時常上芒鞋山採集草葯,為患病的工匠治療。有一回,由于連日風雨,伙房裏的柴草都燒光了。臨時從山上砍下的柴草,濕漉漉的也燒不著。為了照常施工,早日建成長橋,義波僧悄悄地掩上了伙房的門,毅然把自己的雙腳伸入灶膛中,代替柴禾燒飯。說也奇怪,義波和尚的雙腳頓時象兩根熊熊燃燒的薪木,升騰起熾烈的火焰。當他的雙腳燒成灰燼時,伙房裏一大鍋、一大鍋的飯都煮熟了。造橋工匠無不感動得流下熱淚。後人作詩贊頌義波僧的高風義舉:"為架虹橋甘舍身,代薪雙膝泣鬼神。釜底熾火紅似血,留得千古美名存。"

為了鋪築三百六十丈長、一丈五尺寬的大石橋,急需把數以萬計的巨大石板架在橋墩上。這個時節偏偏缺乏一大批杉木造船裝運石料,因此施工進展緩慢。蔡襄為此十分著急。一天深夜,蔡襄心慮著如何解決這個難題,想著想著,不覺伏在案上睡著了。夢中忽見一位白發仙人,指點他差人到清源山麓請"三人一目仙"幫助。蔡襄一覺醒來,將信將疑,傳喚衙吏夏得海速往清源山下去探尋個究竟。夏得海急忙趕到清源山,等候了大半天,也沒碰見什麽"三人一目仙"的影子。將近黃昏,忽見三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以手搭肩魚貫而來。為首一個,隻睜著一隻眼睛,另一眼瞎;其餘兩個,雙目皆盲。夏得海不禁又驚又喜:這不就是"三人一目仙"?慌忙拔腿奔了過去,一把攔住,苦苦懇求。那三個乞丐見他十分誠懇真摯,也就應允了。其中一個口中念念有詞:"洛陽江頭,古井一口,木可造舟,水可飲酒……"說罷,三個乞丐忽地全睜開了眼睛,原來竟是呂洞賓、李鐵拐和張果老。三仙哈哈大笑,象一陣風飄然而去。夏得海嚇得目瞪口呆,趕緊回來報知蔡襄太守。數日之後,果然在洛陽江畔一口古井中,噴泉似地涌出許多杉木,蔡襄和造橋式匠喜出望外,拊掌贊嘆不已。建橋民工到口井中汲水,一股酒香撲鼻,水喝到肚裏頓覺止飢消渴,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喝個痛快。而這口井從不幹涸,酒香四溢,因此被稱為"酒井"

蔡襄集中了工匠的智慧,創造了"筏形基礎",使船尖形的橋墩分開水勢,減少了浪潮的沖擊力。他又利用海水的浮力,發明了"懸機浮運",借助潮漲船高,把一塊塊重達數千斤的大石板,輕輕托舉起來鋪在橋墩之間,使洛陽橋漸漸顯出了奇偉的雄姿。

有一天,蔡襄發現洛陽江中每一塊礁石中,生長著密密麻麻的牡蠣叢,心想要是能採用"種蠣固基"的方法,使牡蠣繁生把橋基和橋墩石膠合凝結成牢固的整體該有多好呵!驀然間,江上刮起一陣巨風,刮雨似的把滿江的牡蠣叢全都吹到洛陽橋墩上,仿佛打上無數鋼釘,使雄峙江上的石橋更加堅不可摧。蔡襄驚奇萬分,抬頭一看,隻見南海觀音立在雲端微笑道:"學士苦心精誠可感,方才是我略施小技。"南海觀音接著又說:"建此長橋,已花金錢一千萬兩,財庫業已匱乏,待我幫你籌足資金,爾後再叫八仙助你除妖,永絕後患!"

說罷,南海觀音倏然化作一位絕色美女,泛舟洛陽江邊,聲稱誰若能用金錢投中她,她願嫁與為妻。一時,沿江兩岸人頭攢動。人們圍觀煙波江上花容月貌的美女,爭相投擲金錢。那些平日貪財如命的富豪子弟,不惜拋擲千金萬銀。金錢雨點般落在小舟上,卻無一人能投中。小舟天天滿載金錢而歸,紈絝子弟則垂頭喪氣敗興而回。就這樣,又籌集了一大筆資金,用于建造長橋兩面三刀翼的扶欄,以及"七座亭,九座塔,石獅二十八"

眼看凌波長橋即將竣工,潛伏江底的龜精、蛇怪不肯甘休,它們糾集洛陽江上遊的九十九條蛟龍,掀起狂風惡浪,張牙舞爪,直向石橋撲來。張果老騎著驢子,把作惡多端的龜精踩成一團爛泥。李鐵拐開啟火葫蘆,葫蘆中立即噴吐出一股濃煙烈火,把那九十九條蛟龍活活燒死。這時天上出現彩虹,江上波平如鏡,岸上弦歌聲聲。洛陽江兩岸人民喜氣洋洋,敲鑼打鼓,歡呼歷經七年終于建成的跨海長橋。沿江兩岸的人民為了紀念蔡襄倡建洛陽橋的功績,特地在橋南建起一座"蔡襄祠",並塑像立碑。

由于當時資金有限,橋的高度不夠,每逢洪水,橋面經常被淹沒。所以後來又傳說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為此橋出資增高三尺。李五為泉州大富商,由于他生活的奢侈和揮霍,被小人誣告,無故被抓往京城問罪。當他的囚車過洛陽橋時,水已淹沒路面,他很艱難地過了橋,因此他對天發誓,要是他能平安無事回鄉,一定出資將洛陽橋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後他順利回家,因此就出資將橋增高了三尺。

蔡襄字君漠,仙遊人,曾兩次任泉州知府。是我國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

 

 

 

  • 中文名稱     洛陽橋
  •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宜
  • 建議遊玩時長     1小時
  • 所屬國家     中國
  • 地理位置     泉州市洛江區蔡襄路
  • 門票價格     免費
  • 橋長     834
  •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著名景點     月光菩薩塔、中庭碑林、鎮風塔 蔡襄石像 
  • 所屬城市     福建省泉州市
  • 資料來源     https://www.itsfun.com.tw/%E6%B4%9B%E9%99%BD%E6%A9%8B/wiki-5639755-2293435

 

 

arrow
arrow

    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